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与代码
专业名称:化学工程与工艺
国家专业代码:081301
校内专业代码:081301-1
二、培养对象
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四年制化学工程专业本科学生。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贵州,面向全国,服务于民族文化传承和创新,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和化工行业发展。培养掌握化工过程及装备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具备新产品开发、工艺过程与设备设计、系统优化、生产管理和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在化工、资源、能源、冶金、环保、材料以及生物、医药、食品、信息与国防等相关领域从事生产运行与技术管理、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设两个培养方向,即磷化工、天然产物加工。磷化工方向侧重于培养磷化工产品制备、工艺技术开发及综合管理能力;天然产物加工方向侧重于培养植物资源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等方面工艺技术开发及综合管理能力。
四、培养规格和要求
本专业学生毕业时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基本素养
1.思想政治素质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
(2)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事业心和责任感,有热爱家乡、服务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理想和信念。
(3)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文化素质
(1)具有良好的个人修养、社会公德。
(2)具有一定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和高尚的审美能力。
(3)具备学会学习的素养,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身心素质
(1)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体质测试结果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2)接受必要的军事训练。
(3)具备健全的心理。
4.关键能力
(1)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基础等工具性知识、应用技能。
(2)有较强语言表达和文字写作的能力。
(3)学会自我管理、与他人合作,掌握基本礼仪,学会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4)具有创新能力,受到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训练。
(5)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专业素养
(1)具有较扎实的数学、自然科学、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相关的工程基础知识。
(2)具有运用本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工程基础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系统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化工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发展动态。
(3)掌握典型化工过程与单元设备的操作、设计、模拟及优化的基本方法。
(4)具有创新意识和对化工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与设计的基本能力。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6)了解国家对化工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遵循责任关怀的主要原则;了解化工生产事故的预测、预防和紧急处理预案等,具有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7)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8)对终身学习有正确认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9)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磷化工方向还应掌握磷产品的合成、生产、分析的一般原理、技术和方法,熟悉磷化工过程设备,具备对磷化工相关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
天然产物加工方向还应掌握天然产物中各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特点和理化性质、提取、分离精制和检识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具备对天然产物中各主要类型化学成分具有初步的判断能力,具备天然产物半合成与全合成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
五、学制
标准学制为4年。允许其延长学习时间,最长可延长2年(不包括休学、保留学籍时段)。
六、毕业学分要求与授予学位名称
修完规定的必修课程、限选课程,修满任选课程19学分,总学分达到178学分,毕业体质测试成绩50分及以上,并达到相关规定,颁发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七、课程体系及学时学分构成
课程体系及学时学分构成表
课程类别 |
课程性质 |
学分 |
学分比例 |
通识教育平台 |
通识必修课 |
必修 |
35 |
19.66% |
通识选修课 |
选修 |
限选 |
9 |
5.06% |
任选 |
8 |
4.49% |
专业教育平台 |
学科基础课程 |
必修 |
34 |
19.10% |
专业核心课程 |
必修 |
34 |
19.10% |
专业方向课程 |
选修 |
限选 |
16 |
8.99% |
任选 |
3 |
1.69% |
专业实践 |
必修 |
27 |
15.17% |
综合实践教育平台 |
基础性实践 |
必修 |
4 |
2.25% |
综合教育 |
选修 |
限选或任选 |
8 |
4.49% |
总 计 |
178 |
100% |
实践教学学分构成表
本专业总学分 |
其中实践教学学分 |
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 |
课堂实践教学折合学分 (按每25学时1学分计算) |
集中实践教育学分 |
178 |
25.08 |
39 |
36 |
选修课程学分构成表
本专业分总学分 |
其中必修课程学分 |
其中选修课程学分 |
选修课程学分占总学分(%) |
178 |
134 |
44 |
24.7 |
创新创业教育学分构成表
创新创业教育总学分 |
创新创业教育理论课程学分 |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课程学分 |
9 |
2 |
7 |
八、主干学科
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九、主要课程
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制图及CAD、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化工设计、化学工艺学和必选的专业方向课程等。
十、教学周数
每学年设置春、秋两个学期,每学期一般为20周。其中新生第一学期教学14周,入学教育和军训2周,复习考试2周,机动2周;第二、三、四、五、六、七学期教学18周,复习考试2周;第八学期教学14周。
十一、课程计划表
见附表。
十二、产教融合实施方案
1.开设行业课程
课程名称 |
课程性质 |
学时 |
实施方式 |
企业管理与技术经济 |
专业方向选修课 |
18学时 |
聘请行业专家参与授课 |
2.行业参与课程教学
课程名称 |
课程性质 |
课程总学时 |
其中行业专家授课学时 |
实施方式 |
专业实习岗前培训 |
专业方向选修课 |
18学时 |
6学时 |
聘请行业专家开设专题讲座 |
现代化工技术讲座 |
专业方向选修课 |
18学时 |
6学时 |
聘请行业专家开设专题讲座 |
3.行业参与实践教学指导
实践环节名称 |
实施办法 |
金工见习 |
聘请具有资质的行业专家参与指导 |
生产见习 |
聘请企业的行业专家参与指导 |
毕业实习 |
聘请企业的行业专家参与指导 |
毕业(论文)设计 |
聘请行业专家参与指导 |
十三、说明
1.学时类型中“行业参与”,指相关行业专家参与授课课时。授课的形式可采用专题讲座、集中短期授课等形式。
2.需要说明的问题。
(1)本专业4年所修课程总学时约为2391,总学分为178学分。一般理论课18学时计1学分;实验课(包括上机课)25学时计1学分;各类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社会实践等集中教学环节每周计1学分。
(2)第一学期新生入学,课堂教学时间按14周计算;第三、四、五、六每学期见习一周,见习周占用的其他课程的课程学时另找时间补足。第七学期安排专业实习,同时安排毕业论文;第八学期安排就业实践,不安排课堂教学,第十周结束毕业班的教学考核工作。
(3)专业方向课程中,有专业限选和专业选修两个个部分。选择方式为“磷化工方向+选修”、 “天然产物加工方向+选修”,总共19学分。
(4)《形式与政策与民族团结教育专题》课程第一至第六学期开设,每学期组织3个专题的学习,共36学时,其中5个学期自学,第5学期进行课堂教学并考核。入学教育和毕业教育分别于第一学期和第八学期进行,各占0.5学分;就业指导分别于第一学期、第四学期、第六学期和第七学期进行,各占0.5学分。
(5)毕业论文撰写在第七学期开始,第八学期上半学期集中进行并完成答辩,共计8学分。
(6)考核方式标注“√”表示该门课程为考试课程,考核方式标注“*”表示该门课程为考核课程。
(7)综合教育学习及学分折算办法见《黔南民族师范学院2018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活动类课程学分认定办法》。
制订日期:2018-5-9